學好觀點

【學好學測】 108年高中學測國文測驗解析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平面設計
 
【學好閱讀 x 108年高中學測國文測驗選擇題/解析】
撰文/石廷宇   對象:高中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地區:士林/天母
 
◎2019年大學學測國文試題下載  答案下載
 
108年學測相關討論
 
       今年的大學學測,今天抓了來補課的高二學生讓他們「先考為快」,沒想到, 孩子們光是單選題就花費了將近80分鐘的時間,而且普遍在考試的過程中,頻頻發出「嘖嘖」聲.到底今年學測國文的內容如何呢?
  網路上有限討論聲浪,包括:
 
正方意見:
反方意見:
  
  大部分討論,都是針對一些比較「概念性」或是「偶發性」的題目進行討論(可輸入GOOGLE關鍵詞:馬世芳、學測國文),至於「準備方法」、「題目難易」「題目內容」反而較少著墨、幾乎可說是沒有,若範圍拉得大一點,基本上來說,還是圍繞在集中考驗「學生平時累積的閱讀素養」的層次上.
  但是,究竟是什麼才是「符合學測精神與內容的閱讀素養」呢?
  或者再精確一點,最近喧騰一時的「閱讀素養」究竟是什麼?該怎麼培養?
 
  由於「閱讀素養」實在過於抽象,學好閱讀想談的是更具體的分析與學習對策,也就是「題型的設計」、「題型內容領域」以及「想要測驗孩子哪些能力」等三個點來討論,比較積極地去尋求,能夠正確累積與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注意,不是國文能力)的方式.
 
學測題型/內容分析表
 
  以下是學好閱讀根據108年學測國文科考試關於題型題數字數內容領域 (共42題)所做的歸納檢表,如下:
備註:
☆字數統計,含題幹選項與選項代號、與數字
☆預估花費時間:(總時間:80分鐘/平均每題:2分鐘)
☆內容領域為簡易相對分類,不代表絕對分類,尤其在複選時特別明顯(容後再議)
 
題型
題數
字數
內容領域
單選
 
 
 
字音
1
74
 
字形
1
100
成語
文言文順序排列
1
137
史記.項羽本紀
圖表分析--數據型
1
267
調查報告形式
文言文解讀--文言文選項
1
181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
文言文解讀--白話文選項
1
274
晉/世說新語/性格分析
文言文解讀--白話文選項
1
267
北宋/蘇試/以畫論人
白話文閱讀--文言文選項
1
312
現代/古典樂/馬勒
題組-文意理解與推判
2
579
現代/商業行為分析
題組-資訊辨析
2
630
現代/航太科技與宇宙
題組-今古對比閱讀與感性理解
2
683
現代/家庭親子.顧炎武/項脊軒志
題組-古文遊記資訊分析與解讀
3
849
清/潘耒《徐俠客遊記序》/山水遊記
題組-資訊分析--圖表型
1
1175
現代/史地資訊型/物產與源流/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題組-資訊分析--資訊推理
3
題組-白話散文理解--抽象感悟
2
1089
現代/人文感悟/科學、紅樓夢/王溢嘉〈一般人物兩樣情〉
題組-6-白話散文理解--資訊識讀
1
題組-7-白話散文理解--抽象感悟
2
1074
現代/戲曲/表演藝術/張小虹〈我們都是青少年〉
題組-7-白話散文理解--資訊識讀
1
題組-8-白話散文理解--資訊識讀
2
1179
現代/音樂/表演藝術/現代史/馬世芳〈煙花與火焰的種子〉
題組-8-白話散文理解--抽象感悟
1
題組-9-文言文理解--抽象感悟
1
558
明/寓言--人性類/方孝孺〈越巫〉
題組-9-文言文理解--寫法分析
1
題組-10-文言文理解--文意分析
2
317
宋/羅大經〈能言鸚鵡〉/寓言類/世道批評/
題數小計
34
 
 
字數小計
 
9745
 
複選
 
 
 
題型
題數
字數
內容領域
文言文字義
1
156
 
成語運用
1
155
 
文言文閱讀-文法分析
1
204
 
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
1
382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言外之意
詩文閱讀-抽象感悟
1
212
唐/(劉禹錫〈臺城〉;清末/謝鯉魚〈鹿耳門懷古〉
國學常識-韻文類
1
254
宋詞/五代詞
國學常識-先秦儒家-文言文意理解
1
367
孔子、老子、朱熹、吳子良論禮
國學常識--寫作修辭技巧
1
637
以比喻強化對比
 
8
2367
 
題數小計
42
 
 
字數小計
 
12112
 
 
從題型分布中窺知的內涵
 
(一)「理解方法」有無大於「文白之爭」  
 
  文言文多?白話文多?對學生來說真的有差嗎?別再找藉口了!  
       從題型分布來看,過去爭論沸沸揚揚的「文白比例」被證明了可說是純粹的假議題,重點完全不是「文言文考多考少」的問題,而是在其「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質量」,這裡所說的質量,並非學生究竟累積了多少篇「文言文的閱讀數量」(古文30篇?60篇?90篇?),反而更重視「文言文的理解方法」.
  而所謂的文言文理解方法,也不是過去國文教學中一直以來著重的「背註釋」「背國學常識」,而是「理解文言文的文法、語言結構、感悟」,關於這一點,其實蠻容易理解的.學測考試,終究不太可能考「和課本一模一樣的文章」「和段考一模一樣的題型」「和參考書一模一樣的考法」,因此,刷再多題目、背再多註釋,都比不上認真的學習「有效的文言文讀法」來得紮實與具有長期的能力累積效用.(註:這裡指的是非應試型能力)
  怎麼說呢?以潘耒的〈徐霞客遊記序〉來說,若刷題刷兇一點的同學,或許可以在過去的考題中掃過(而且還是只有認真去讀題解、答案說明的同學);吳子良論禮?宣鼎《夜雨秋燈錄》?蘇軾論畫?(註:竟然不是從唐宋八大家的脈絡來考?);陸游《老學庵筆記》?這些出題內容,若真要靠大量刷題來「找到蛛絲馬跡」那豈不是如大海撈針?
  所以,重點一直都不在「文言文考什麼」,而在於「如何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二)重點不是素養,而是「理解效率」與「理解準確度」
 
  相較於往年,今年的國文科測驗在「總閱讀字數」上,又提升了約莫1千字左右(包含圖表題),也就是說,每題作答時間相對來說,被壓縮在2分鐘以內.無論是非題組題的單題式閱讀,或是題組題,對於「理解準確度」的考驗都非常吃重,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能讓學生反覆咀嚼、玩味,而考驗著學生初次閱讀時的理解準確度,並且根據不同內容領域和字數長度,展現一定程度的理解效率.
  換言之,過去傳統「參考書的背誦式國文」、「記憶式國文」,為了考試而學習國文科的學習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於今時今日「更重視(考驗)理解能力」的學測,而必須要認真面對「學生是否真實具備閱讀理解準確度與理解效率」的現實.
  一旦理解準確度不足、理解效率不佳,反應在測驗中就會出現如:
 
  1.讀題過久,或需要反覆讀題(因為注意力無法聚焦、理解效率不佳)
  2.無法判斷,誤讀、漏讀、多讀(因為抓不到重點、讀不出深度,理解準確度不佳)
 
  最終的結果,不是勉強答完題,或是根本無法在時間內「有效作答」,就是每一題或多或少都覺得有疑慮.如此一來,即使有時間檢查,也不知道從何下手;更遑論許多同學最後往往選擇用「猜題」的方式結束這回合.
  試問,這樣的考試準備方式,以及前期投入準備與訓練的時間,豈不是既糟蹋時間,又徒勞無功?
 
(三)別空談素養,該著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方式」
 
  相信在開了前面關於「學習效率」的話題後,許多家長一定會立刻轉向思考常見的「超○記憶訓練」「速讀」「○腦地圖」「○腦開發」等相關容易記憶和標籤的「特殊學習技能」吧?
  關於這個部分,先在此打住.舉個例子:
  「中文系」(國文老師)和「音樂系」(音樂老師)認識嗎?我們絕不會說這兩位老師「沒有國學素養」或「沒有音樂素養」吧?但是,若請這兩位老師共同閱讀「重力波」、「綠能」、「賽局理論」等非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吸收多少、理解多少,就會因為閱讀力的高低,而有理解深淺與準確度上的差異,對吧?
  事實上,對於專業領域外的事物,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不深、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悉,但唯一的差別在哪裡?就在於「學習方式的優劣」和「理解力的高低」.
  因此,若我們分析這次學測內的內容領域(並且連結諸多學者前輩所提示的"素養"),就會徹底明白,所謂的「素養」,就是一種換湯不換藥,換名不換實的「知識廣度」.
  不同的知識領域,也會衍伸出相應的理解方法,而所謂的閱讀素養,學好閱讀認為,就是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對象,自由切換頻道、甚至整合出最佳理解途徑的學習模式.而這在傳統的學校教育、補習教育,甚至是坊間的才藝教室,是絕對無法教授,卻也是學好閱讀5年來持續耕耘建構的教學理念.
  所以,比起談論空泛的閱讀素養,我們更有必要協助孩子建構的,是他們的「學習模式」.
  再回頭看這次的考題(參考上表),我們不太可能在讀參考書的先秦諸子思想時,特別撥出篇幅來談「老子怎麼論禮」;我們更不可能在國文科領域觸碰到張小虹老師精彩的文本分析;除了紅髮艾德(Ed Sheeran)、Twice、茄子蛋、糜先生,現在的高中生要接觸羅大佑、李宗盛?(好啦~說「縱貫線」可能有機會...);要在地理課上針對地理大發現的細節進行琢磨?很難;除非你有聽台北愛樂99.7,否則馬勒?遑論其他領域的文章、文言文篇章等等.
  那麼,我們要問的是,面對沒有範圍的「國文科」考驗,我們的孩子面對是考國文?還是考能力?
  我們持續要孩子背古文、背國學常識、背詩、背註釋、背各種格言佳句和成語,是因為希望他們讀國文系?還是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擁有理解的能力?
 
108年國文學測試題解析
 
      今年的考題(或者說往昔的考題),基本上訴求都是一致的(註:除了題數增加,刺激了題型變化的多樣性),就是試圖衝擊孩子們的學習與理解方式。要在文章中構思出可供測驗與檢核孩子閱讀理解深度的題目,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還必須顧及「鑑別度」、「難易度」和學生本身的素質,都使得「出題」成為了吃力不討好,所需涉及的內容卷帙繁浩,影響孩子的層面又不可謂不鉅(註:即使5選4,相信也沒有人會放棄國文)(註:即使部分科系不採計國文,但是應該沒有人敢因此糟蹋這個科目),換言之,整體而言,高中國文學測試題的出題策略,目前正朝向「對孩子的閱讀理解力進行體檢」的方向調整.
  我們的孩子,準備好接受這場體檢了嗎?
  身為家長,我們還是打算用惡補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體質嗎?
 
  學好閱讀的老話一句:國中有補習班、高中有補習班,大學呢?讀不懂可就是真讀不懂了呢!
      
      至於,究竟該如何準備呢?讓學好閱讀在下一次的學好觀點中解答!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平面設計
 
【學好閱讀 x 108年高中學測國文測驗選擇題/解析】
撰文/石廷宇   對象:高中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地區:士林/天母
 
◎2019年大學學測國文試題下載  答案下載
 
108年學測相關討論
 
       今年的大學學測,今天抓了來補課的高二學生讓他們「先考為快」,沒想到, 孩子們光是單選題就花費了將近80分鐘的時間,而且普遍在考試的過程中,頻頻發出「嘖嘖」聲.到底今年學測國文的內容如何呢?
  網路上有限討論聲浪,包括:
 
正方意見:
反方意見:
  
  大部分討論,都是針對一些比較「概念性」或是「偶發性」的題目進行討論(可輸入GOOGLE關鍵詞:馬世芳、學測國文),至於「準備方法」、「題目難易」「題目內容」反而較少著墨、幾乎可說是沒有,若範圍拉得大一點,基本上來說,還是圍繞在集中考驗「學生平時累積的閱讀素養」的層次上.
  但是,究竟是什麼才是「符合學測精神與內容的閱讀素養」呢?
  或者再精確一點,最近喧騰一時的「閱讀素養」究竟是什麼?該怎麼培養?
 
  由於「閱讀素養」實在過於抽象,學好閱讀想談的是更具體的分析與學習對策,也就是「題型的設計」、「題型內容領域」以及「想要測驗孩子哪些能力」等三個點來討論,比較積極地去尋求,能夠正確累積與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注意,不是國文能力)的方式.
 
學測題型/內容分析表
 
  以下是學好閱讀根據108年學測國文科考試關於題型題數字數內容領域 (共42題)所做的歸納檢表,如下:
備註:
☆字數統計,含題幹選項與選項代號、與數字
☆預估花費時間:(總時間:80分鐘/平均每題:2分鐘)
☆內容領域為簡易相對分類,不代表絕對分類,尤其在複選時特別明顯(容後再議)
 
題型
題數
字數
內容領域
單選
 
 
 
字音
1
74
 
字形
1
100
成語
文言文順序排列
1
137
史記.項羽本紀
圖表分析--數據型
1
267
調查報告形式
文言文解讀--文言文選項
1
181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
文言文解讀--白話文選項
1
274
晉/世說新語/性格分析
文言文解讀--白話文選項
1
267
北宋/蘇試/以畫論人
白話文閱讀--文言文選項
1
312
現代/古典樂/馬勒
題組-文意理解與推判
2
579
現代/商業行為分析
題組-資訊辨析
2
630
現代/航太科技與宇宙
題組-今古對比閱讀與感性理解
2
683
現代/家庭親子.顧炎武/項脊軒志
題組-古文遊記資訊分析與解讀
3
849
清/潘耒《徐俠客遊記序》/山水遊記
題組-資訊分析--圖表型
1
1175
現代/史地資訊型/物產與源流/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題組-資訊分析--資訊推理
3
題組-白話散文理解--抽象感悟
2
1089
現代/人文感悟/科學、紅樓夢/王溢嘉〈一般人物兩樣情〉
題組-6-白話散文理解--資訊識讀
1
題組-7-白話散文理解--抽象感悟
2
1074
現代/戲曲/表演藝術/張小虹〈我們都是青少年〉
題組-7-白話散文理解--資訊識讀
1
題組-8-白話散文理解--資訊識讀
2
1179
現代/音樂/表演藝術/現代史/馬世芳〈煙花與火焰的種子〉
題組-8-白話散文理解--抽象感悟
1
題組-9-文言文理解--抽象感悟
1
558
明/寓言--人性類/方孝孺〈越巫〉
題組-9-文言文理解--寫法分析
1
題組-10-文言文理解--文意分析
2
317
宋/羅大經〈能言鸚鵡〉/寓言類/世道批評/
題數小計
34
 
 
字數小計
 
9745
 
複選
 
 
 
題型
題數
字數
內容領域
文言文字義
1
156
 
成語運用
1
155
 
文言文閱讀-文法分析
1
204
 
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
1
382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言外之意
詩文閱讀-抽象感悟
1
212
唐/(劉禹錫〈臺城〉;清末/謝鯉魚〈鹿耳門懷古〉
國學常識-韻文類
1
254
宋詞/五代詞
國學常識-先秦儒家-文言文意理解
1
367
孔子、老子、朱熹、吳子良論禮
國學常識--寫作修辭技巧
1
637
以比喻強化對比
 
8
2367
 
題數小計
42
 
 
字數小計
 
12112
 
 
從題型分布中窺知的內涵
 
(一)「理解方法」有無大於「文白之爭」  
 
  文言文多?白話文多?對學生來說真的有差嗎?別再找藉口了!  
       從題型分布來看,過去爭論沸沸揚揚的「文白比例」被證明了可說是純粹的假議題,重點完全不是「文言文考多考少」的問題,而是在其「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質量」,這裡所說的質量,並非學生究竟累積了多少篇「文言文的閱讀數量」(古文30篇?60篇?90篇?),反而更重視「文言文的理解方法」.
  而所謂的文言文理解方法,也不是過去國文教學中一直以來著重的「背註釋」「背國學常識」,而是「理解文言文的文法、語言結構、感悟」,關於這一點,其實蠻容易理解的.學測考試,終究不太可能考「和課本一模一樣的文章」「和段考一模一樣的題型」「和參考書一模一樣的考法」,因此,刷再多題目、背再多註釋,都比不上認真的學習「有效的文言文讀法」來得紮實與具有長期的能力累積效用.(註:這裡指的是非應試型能力)
  怎麼說呢?以潘耒的〈徐霞客遊記序〉來說,若刷題刷兇一點的同學,或許可以在過去的考題中掃過(而且還是只有認真去讀題解、答案說明的同學);吳子良論禮?宣鼎《夜雨秋燈錄》?蘇軾論畫?(註:竟然不是從唐宋八大家的脈絡來考?);陸游《老學庵筆記》?這些出題內容,若真要靠大量刷題來「找到蛛絲馬跡」那豈不是如大海撈針?
  所以,重點一直都不在「文言文考什麼」,而在於「如何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二)重點不是素養,而是「理解效率」與「理解準確度」
 
  相較於往年,今年的國文科測驗在「總閱讀字數」上,又提升了約莫1千字左右(包含圖表題),也就是說,每題作答時間相對來說,被壓縮在2分鐘以內.無論是非題組題的單題式閱讀,或是題組題,對於「理解準確度」的考驗都非常吃重,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能讓學生反覆咀嚼、玩味,而考驗著學生初次閱讀時的理解準確度,並且根據不同內容領域和字數長度,展現一定程度的理解效率.
  換言之,過去傳統「參考書的背誦式國文」、「記憶式國文」,為了考試而學習國文科的學習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於今時今日「更重視(考驗)理解能力」的學測,而必須要認真面對「學生是否真實具備閱讀理解準確度與理解效率」的現實.
  一旦理解準確度不足、理解效率不佳,反應在測驗中就會出現如:
 
  1.讀題過久,或需要反覆讀題(因為注意力無法聚焦、理解效率不佳)
  2.無法判斷,誤讀、漏讀、多讀(因為抓不到重點、讀不出深度,理解準確度不佳)
 
  最終的結果,不是勉強答完題,或是根本無法在時間內「有效作答」,就是每一題或多或少都覺得有疑慮.如此一來,即使有時間檢查,也不知道從何下手;更遑論許多同學最後往往選擇用「猜題」的方式結束這回合.
  試問,這樣的考試準備方式,以及前期投入準備與訓練的時間,豈不是既糟蹋時間,又徒勞無功?
 
(三)別空談素養,該著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方式」
 
  相信在開了前面關於「學習效率」的話題後,許多家長一定會立刻轉向思考常見的「超○記憶訓練」「速讀」「○腦地圖」「○腦開發」等相關容易記憶和標籤的「特殊學習技能」吧?
  關於這個部分,先在此打住.舉個例子:
  「中文系」(國文老師)和「音樂系」(音樂老師)認識嗎?我們絕不會說這兩位老師「沒有國學素養」或「沒有音樂素養」吧?但是,若請這兩位老師共同閱讀「重力波」、「綠能」、「賽局理論」等非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吸收多少、理解多少,就會因為閱讀力的高低,而有理解深淺與準確度上的差異,對吧?
  事實上,對於專業領域外的事物,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不深、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悉,但唯一的差別在哪裡?就在於「學習方式的優劣」和「理解力的高低」.
  因此,若我們分析這次學測內的內容領域(並且連結諸多學者前輩所提示的"素養"),就會徹底明白,所謂的「素養」,就是一種換湯不換藥,換名不換實的「知識廣度」.
  不同的知識領域,也會衍伸出相應的理解方法,而所謂的閱讀素養,學好閱讀認為,就是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對象,自由切換頻道、甚至整合出最佳理解途徑的學習模式.而這在傳統的學校教育、補習教育,甚至是坊間的才藝教室,是絕對無法教授,卻也是學好閱讀5年來持續耕耘建構的教學理念.
  所以,比起談論空泛的閱讀素養,我們更有必要協助孩子建構的,是他們的「學習模式」.
  再回頭看這次的考題(參考上表),我們不太可能在讀參考書的先秦諸子思想時,特別撥出篇幅來談「老子怎麼論禮」;我們更不可能在國文科領域觸碰到張小虹老師精彩的文本分析;除了紅髮艾德(Ed Sheeran)、Twice、茄子蛋、糜先生,現在的高中生要接觸羅大佑、李宗盛?(好啦~說「縱貫線」可能有機會...);要在地理課上針對地理大發現的細節進行琢磨?很難;除非你有聽台北愛樂99.7,否則馬勒?遑論其他領域的文章、文言文篇章等等.
  那麼,我們要問的是,面對沒有範圍的「國文科」考驗,我們的孩子面對是考國文?還是考能力?
  我們持續要孩子背古文、背國學常識、背詩、背註釋、背各種格言佳句和成語,是因為希望他們讀國文系?還是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擁有理解的能力?
 
108年國文學測試題解析
 
      今年的考題(或者說往昔的考題),基本上訴求都是一致的(註:除了題數增加,刺激了題型變化的多樣性),就是試圖衝擊孩子們的學習與理解方式。要在文章中構思出可供測驗與檢核孩子閱讀理解深度的題目,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還必須顧及「鑑別度」、「難易度」和學生本身的素質,都使得「出題」成為了吃力不討好,所需涉及的內容卷帙繁浩,影響孩子的層面又不可謂不鉅(註:即使5選4,相信也沒有人會放棄國文)(註:即使部分科系不採計國文,但是應該沒有人敢因此糟蹋這個科目),換言之,整體而言,高中國文學測試題的出題策略,目前正朝向「對孩子的閱讀理解力進行體檢」的方向調整.
  我們的孩子,準備好接受這場體檢了嗎?
  身為家長,我們還是打算用惡補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體質嗎?
 
  學好閱讀的老話一句:國中有補習班、高中有補習班,大學呢?讀不懂可就是真讀不懂了呢!
 
     至於,究竟該如何準備呢?讓學好閱讀在下一次的學好觀點中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