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論壇

【學好寫作】建國中學113年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國文寫作試題分析

  
【學好寫作】台北市建國中學
[11年級]段考國文作文寫作範例及解析
撰文/石廷宇
編輯/學好閱讀教學團隊
日期/2025.5.29
字數/2392
關鍵詞/台北、國文、士林、北投、天母、蘭雅、國文、會考、高中作文、學測、閱讀素養、作文、國文補習、108課綱、理解力
 
 
【前言&引文分析】
  像是這種屬於「知識分析型」的寫作訓練,幾乎已是非常多高中國文老師偏好的出題傾向了。簡單來說,就是「選擇一個特定現象」或「資訊型文章」,並分成兩個層次來考同學:
 
  (一)進行簡單資訊歸納,目的是為了檢測同學們是否能夠有條理地將資訊的主要訊息條列出來,算是比較「淺層」的書寫訓練。只要適度掌握文章表達重點,有時甚至只需要整理明顯的「現象」,謄寫進答案卷上(符合字數限制的情況下),就完成了。
  (二)算是比較複雜的考法(說難也沒多難,就是「申論題型」),也就是考驗同學對於特定議題的思考、擴充能力,並提出觀點和立場,像這類訓練,除了學生自己的理解水平,最重要的,是「論述流暢度」及「詞彙深度」(本文之後會繼續強調這兩點)。
 
  流暢度不足,就容易讓書寫立論變得卡頓、坑坑巴巴、支支吾吾,跳躍、缺乏連貫性,老師們就很難解讀掌握同學的「論點」;但若具備流暢度,可是詞語變化不夠豐富,層次感不足,缺乏詞語深度,又會讓這種論述顯得自說自話、缺乏視野與高度。(簡單來說,就像是「小孩子說大人話」般)
  請記住,當同學在跨進學測考場時,閱卷老師的批改標準之一,就是這位書寫者「是否具備讀大學該有的語文能力」來作為簡單的鑒別心證,那就是「流暢的語言駕馭能力」
  當然,你要去跟那一些連字都寫不出來、腦中毫無想法,空有想法無法表達,或是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同學比較的話,學好閱讀的老師們是沒意見啦!
  只是,若你想要藉著高中階段每次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強化表達與論述能力,來為日後大學的報告、論文做準備的話,那麼現在的你就有必要,在每次作文寫作訓練過程中,多深刻思考這次提醒。
  至於第二題,相對第一題來說,屬於具層次性、向下挖掘思考的題型:首先是題目提出「數位健康」觀點,再根據文中「腦腐」,加入自己的論述觀點,並對照個人的數位生活使用習慣。說實話,像這種看起來嚴肅,但是實際上卻非常貼近同學們生活情境的內容,實在算不上是困難的寫作題目。
 
【寫作策略】
 
  第一題:
  寫作策略相對單純,只要同學們能找到「引文中的資訊位置」,在有限字數內條列表達,就算完成了這次的訓練。(說得倒輕鬆)
 
  第二題:
  由於涉及分析「自己的數位健康」狀況,加上需要對「腦腐」這個負面數位現象進行闡發,所以在書寫結構上,建議:
 
  1.以「自己的數位使用習慣」開場
  2.切入分析自己的數位使用習慣是否健康,再去勾連對「腦腐」的認同與否,以及是否感到憂慮
  3.你會如何回應這個現象,你的做法會是什麼?
 
  基本上也就達成了,本次書寫的訓練要求了。雖然我們的策略列了三段,但老師們在範文時,多半會拉長至5-7段,建議同學注意老師的「如何設計分段」!分段分得好,寫作沒煩惱!
 
【教師範文】
 
(1)(字數:79)
  原本意指:人們因為過度吸收無挑戰性內容而引發精神或智力狀況惡化狀況;表現在習慣貶低複雜思想,並偏愛簡單事物,也是由於過度吸收資訊與受到社交媒體負面影響的結果。
 
 
(2)(字數:735)
  當手機功能已經超乎人們想像,將起居作息所有一切都結合成巴掌大的數位產品時,想要掙脫重重「數位蜘蛛網」,幾乎已是癡心妄想。
  從早上醒來的第一聲鬧鐘、行事曆、搭公車、買早餐、到上課筆記、紀錄同學生活點滴、錄影,和社團開會討論成果發表;稍微喘息一下,逛個社群媒體、回覆母親的關心、繳交作業;睡前,為了沉浸心情而播放幾首放鬆心情的音樂。一日行程自始至終,幾乎每個行為,都有相對應的App可以幫助我們。
  你說這是數位健康?還是數位不健康?
  當我們狠下心來收起手機、關上螢幕,生活是不是瞬間彷彿回到了原始時期?不再那麼便利、流暢,甚至感覺起來,反而很多工作效能都因此大打折扣?如此一來,算是健康嗎?還是不健康?
  因此,所謂的數位健康,我想指的並不單純是過度使用數位產品,而是「沒有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誤用、過度沉溺,才會讓許多人無論生理、心理、生活,都出現警告訊號。
  而腦腐,一直以來都存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不因數位產品而腐敗,也會因為其他各種令人分心、令人沉淪的事物而墮落,只不過在現在這個科技時代,「手機」成為了最容易取得,也最難以自拔、最令人深陷其中的媒介罷了!
  那些深陷腦腐危機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正在劣化中?還是劣化的程度已經遠超過他們自以為的預測,還以為單憑一己之力可以掙脫其中,其實早已不可自拔?
  站在數位科技的基礎上,人人都得以於相同的起跑點奔馳,能善用工具,充分發揮才能、開創可能性;相反地,也都人人自危,可能因為各種數位娛樂、媒體,囿限了自己的可能性而毫不自知。
  無論善惡,最終全取決於到底是我們在使用數位工具,還是我們被數位工具所制約?看著身旁同學們上課時無可救藥拼命刷著社群軟體,或一下課就不由自主玩起手機遊戲,想真正從「數位美夢」中清醒,除非他們在現實中遇到沉重的打擊吧?
 
【結論】
 
  此次建中的段考寫作考題,算是中規中矩、有內有外,不難,把握兩個核心觀念:能不能對這個大家都有共同經驗的現象有「帶入感」,將具個性化的生命經驗投射進去,讓老師讀出不一樣的觀點和思考(因為一定會有很多同學高談闊論、大聲疾呼這種非常政治正確的數位言論)因此,想要從中間脫穎而出,就必須加強個性、強調生命經驗,甚至是要能往下挖,提出屬於你自己個性的體會。
  而這一切,全部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書寫流暢度」「詞彙豐富度」來支撐。
  距離學測還有將近7個月光陰,你準備好怎麼樣提升「書寫流暢度」「詞彙豐富度」了嗎?
  光讀課本內容、參考書內容、刷大量閱讀測驗,是無法提升書寫表達能力的,你必須更開闊的、更有紀律的,去接觸多樣且跨領域的知識素材,不同的語言脈絡、不同的表達頻道,最重要的是督促自己有紀律的吸收。
  
  那麼,你已經接近成為一名優秀的準大學生了.
 
  這次的高中學測寫作段考寫作分析就到這裡告一段落,別的學校想要練習的同學們,快點拿起筆來試試看,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看看這題,你會怎麼下筆?!
  
【學好寫作】台北市建國中學
[11年級]段考國文作文寫作範例及解析
撰文/石廷宇
編輯/學好閱讀教學團隊
日期/2025.5.29
字數/2392
關鍵詞/台北、國文、士林、北投、天母、蘭雅、國文、會考、高中作文、學測、閱讀素養、作文、國文補習、108課綱、理解力
 
 
【前言&引文分析】
  像是這種屬於「知識分析型」的寫作訓練,幾乎已是非常多高中國文老師偏好的出題傾向了。簡單來說,就是「選擇一個特定現象」或「資訊型文章」,並分成兩個層次來考同學:
 
  (一)進行簡單資訊歸納,目的是為了檢測同學們是否能夠有條理地將資訊的主要訊息條列出來,算是比較「淺層」的書寫訓練。只要適度掌握文章表達重點,有時甚至只需要整理明顯的「現象」,謄寫進答案卷上(符合字數限制的情況下),就完成了。
  (二)算是比較複雜的考法(說難也沒多難,就是「申論題型」),也就是考驗同學對於特定議題的思考、擴充能力,並提出觀點和立場,像這類訓練,除了學生自己的理解水平,最重要的,是「論述流暢度」及「詞彙深度」(本文之後會繼續強調這兩點)。
 
  流暢度不足,就容易讓書寫立論變得卡頓、坑坑巴巴、支支吾吾,跳躍、缺乏連貫性,老師們就很難解讀掌握同學的「論點」;但若具備流暢度,可是詞語變化不夠豐富,層次感不足,缺乏詞語深度,又會讓這種論述顯得自說自話、缺乏視野與高度。(簡單來說,就像是「小孩子說大人話」般)
  請記住,當同學在跨進學測考場時,閱卷老師的批改標準之一,就是這位書寫者「是否具備讀大學該有的語文能力」來作為簡單的鑒別心證,那就是「流暢的語言駕馭能力」
  當然,你要去跟那一些連字都寫不出來、腦中毫無想法,空有想法無法表達,或是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同學比較的話,學好閱讀的老師們是沒意見啦!
  只是,若你想要藉著高中階段每次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強化表達與論述能力,來為日後大學的報告、論文做準備的話,那麼現在的你就有必要,在每次作文寫作訓練過程中,多深刻思考這次提醒。
  至於第二題,相對第一題來說,屬於具層次性、向下挖掘思考的題型:首先是題目提出「數位健康」觀點,再根據文中「腦腐」,加入自己的論述觀點,並對照個人的數位生活使用習慣。說實話,像這種看起來嚴肅,但是實際上卻非常貼近同學們生活情境的內容,實在算不上是困難的寫作題目。
 
【寫作策略】
 
  第一題:
  寫作策略相對單純,只要同學們能找到「引文中的資訊位置」,在有限字數內條列表達,就算完成了這次的訓練。(說得倒輕鬆)
 
  第二題:
  由於涉及分析「自己的數位健康」狀況,加上需要對「腦腐」這個負面數位現象進行闡發,所以在書寫結構上,建議:
 
  1.以「自己的數位使用習慣」開場
  2.切入分析自己的數位使用習慣是否健康,再去勾連對「腦腐」的認同與否,以及是否感到憂慮
  3.你會如何回應這個現象,你的做法會是什麼?
 
  基本上也就達成了,本次書寫的訓練要求了。雖然我們的策略列了三段,但老師們在範文時,多半會拉長至5-7段,建議同學注意老師的「如何設計分段」!分段分得好,寫作沒煩惱!
 
【教師範文】
 
 
(1)(字數:79)
  原本意指:人們因為過度吸收無挑戰性內容而引發精神或智力狀況惡化狀況;表現在習慣貶低複雜思想,並偏愛簡單事物,也是由於過度吸收資訊與受到社交媒體負面影響的結果。
 
 
(2)(字數:735)
  當手機功能已經超乎人們想像,將起居作息所有一切都結合成巴掌大的數位產品時,想要掙脫重重「數位蜘蛛網」,幾乎已是癡心妄想。
  從早上醒來的第一聲鬧鐘、行事曆、搭公車、買早餐、到上課筆記、紀錄同學生活點滴、錄影,和社團開會討論成果發表;稍微喘息一下,逛個社群媒體、回覆母親的關心、繳交作業;睡前,為了沉浸心情而播放幾首放鬆心情的音樂。一日行程自始至終,幾乎每個行為,都有相對應的App可以幫助我們。
  你說這是數位健康?還是數位不健康?
  當我們狠下心來收起手機、關上螢幕,生活是不是瞬間彷彿回到了原始時期?不再那麼便利、流暢,甚至感覺起來,反而很多工作效能都因此大打折扣?如此一來,算是健康嗎?還是不健康?
  因此,所謂的數位健康,我想指的並不單純是過度使用數位產品,而是「沒有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誤用、過度沉溺,才會讓許多人無論生理、心理、生活,都出現警告訊號。
  而腦腐,一直以來都存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不因數位產品而腐敗,也會因為其他各種令人分心、令人沉淪的事物而墮落,只不過在現在這個科技時代,「手機」成為了最容易取得,也最難以自拔、最令人深陷其中的媒介罷了!
  那些深陷腦腐危機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正在劣化中?還是劣化的程度已經遠超過他們自以為的預測,還以為單憑一己之力可以掙脫其中,其實早已不可自拔?
  站在數位科技的基礎上,人人都得以於相同的起跑點奔馳,能善用工具,充分發揮才能、開創可能性;相反地,也都人人自危,可能因為各種數位娛樂、媒體,囿限了自己的可能性而毫不自知。
  無論善惡,最終全取決於到底是我們在使用數位工具,還是我們被數位工具所制約?看著身旁同學們上課時無可救藥拼命刷著社群軟體,或一下課就不由自主玩起手機遊戲,想真正從「數位美夢」中清醒,除非他們在現實中遇到沉重的打擊吧?
 
【結論】
 
  此次建中的段考寫作考題,算是中規中矩、有內有外,不難,把握兩個核心觀念:能不能對這個大家都有共同經驗的現象有「帶入感」,將具個性化的生命經驗投射進去,讓老師讀出不一樣的觀點和思考(因為一定會有很多同學高談闊論、大聲疾呼這種非常政治正確的數位言論)因此,想要從中間脫穎而出,就必須加強個性、強調生命經驗,甚至是要能往下挖,提出屬於你自己個性的體會。
  而這一切,全部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書寫流暢度」「詞彙豐富度」來支撐。
  距離學測還有將近7個月光陰,你準備好怎麼樣提升「書寫流暢度」「詞彙豐富度」了嗎?
  光讀課本內容、參考書內容、刷大量閱讀測驗,是無法提升書寫表達能力的,你必須更開闊的、更有紀律的,去接觸多樣且跨領域的知識素材,不同的語言脈絡、不同的表達頻道,最重要的是督促自己有紀律的吸收。
  
  那麼,你已經接近成為一名優秀的準大學生了.
 
  這次的高中學測寫作段考寫作分析就到這裡告一段落,別的學校想要練習的同學們,快點拿起筆來試試看,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看看這題,你會怎麼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