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論壇

【學好寫作】109年學測模擬寫作--成功高中寫作題型說明及範文

 
撰文/石廷宇
日期/2021/1/20
關鍵字:高中學測/學測模擬考/寫作測驗/國文/作文/
字數:2479
 
【前情提要】
 
進入到「學測前長假」階段(其實沒這種東西XD)
許多學校都會發一些寫作練習單
讓想要再精進和鍛鍊的準考生能夠「在家修行」
除了維持書寫手感
也考驗學生在家/在圖書館/在衝刺班/在K中
在速食餐廳等等各種環境中的書寫狀況
 
距離學測最後倒數,
重點不是「老師怎麼寫範文」
而是老師閱讀分析題目/切入題目的選材兩個管道,
包括:
 
1.閱讀題目的視角
2.引文線索的延伸
3.書寫角度的選取
4.題目訴求的掌握
 
希望以下的學測寫作分析,能更給予同學更適當的引導和刺激。
 
【註1】
在總時間90分鐘的國文寫作測驗中,「讀題」含「設定方向」
差不多抓「總共5-8分鐘」時間(保留完整70分鐘書寫時間)
兩篇寫作題目應該分配各4-5分鐘最佳
(時間上應該還算充裕)
所以,同學可以選擇分開來閱讀,或是一次讀完
(但老師建議分開來讀)
(前一題花的書寫時間越少,後一題的時間就越足夠)
 
但無論如何,「和引文互動的精準性」
是否掌握「引文的意旨」、「題目的訴求」
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為,一旦等到書寫到一半才發現離題、失焦,或是誤讀內文
錯判題意,
再要扭轉或修補,就會開始往後吃時間
也更容易自亂軍心了!
 
Btw,老師提供範文的目的,並非「火力展示」
而是提供一種「能見度」
(僅供參考,重點還是必須根據同學們的臨場感悟,進行思考延伸)
 
【引文說明】
 
這次的引文(論說型文論)是「主題型」:
 
(一)主題:後真相
包括:
什麼是「後真相」(定義)
「後真相」的類型和特徵〔※注意彼此之間的決定性差異〕
 
(二)關鍵
針對後真相的不同類型,文章中提出不同的「應對建議」〔※看點〕
 
【引文/題目分析】
 
(第一題)
論說型的題目,大致上都會對「理解準確度」有一定的要求〔※要有警覺〕
詢問同學「引文中針對某個狀況提出了哪些建議或觀點?」
所以,簡言之,歸納型的題目設計
不要有多餘的分析與自我意見輸出〔※請特別注意〕
只要讀到那些細節,自然就回答得出來,
接下來就是「敘述流暢性」的問題。
 
(第二題)
無論題目的設計再怎麼繁複,去抓出「核心題目」,都是不變的真理
不管是文言文也好、詩詞歌賦都好,
絕對不會完全和引文無關
第二題的核心問題是:
「如何從雜亂無章的資訊中拼湊出真相?」
然後進一步推導入「我對真相的看法」
 
【題目釋疑】
 
所以,要不要帶入前述引文「後真相」的觀點?
又或是自己開出「對於真相的新觀念」
就是下筆時要格外注意的重點
完全跟著引文寫,如果無法超越,便很容易只是寫一篇呼應的文章
(也因此比較「好寫」)
但代價就是,書寫的表現容易被「稀釋」而得到一個普通的分數
(因為大家都可能會這麼寫)
如果打算另闢蹊徑,雖然會遇到下筆上的滯礙
但如果能夠別出心裁,就有可能打破批改讀者的既定觀念
而有不錯的成績
以上所有的決策,都必須在閱讀的前8分鐘就必須做出決定
 
接下來就是「下筆」啦!
 
【註2】
高中學測國寫中,議論題型的切入手法,
多和不同書寫者的學養和見識多寡、深淺有關,
在根據臨場讀完題目的解讀與延伸時
請勿特別想要「寫得高大上」,或是天馬行空的漫談,
因為常常聽到同學「下筆不能自休」
以至於最後收不了尾,
所以同學們閱讀老師的解析和範文時,
應該落在思考「老師如何分析和選擇書寫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看點,
則在於「鋪陳敘寫的安排/轉折/加入個人的觀點」
如此才能避免遭遇同學們常遇到「不知道怎麼繼續寫(掰)下去」的困境
 
【學生作文分析】
 
(一)(第一題主要是「歸納」)
這篇文章的作者(同學),可以說「全都觸及到回答的重點」,
但在敘述上顯得比較零碎與片段(※待會兒請參考老師範文)
,簡單來說,就是「剪貼簿」
所以閱卷老師讀起來,肯定會有每個條列都前後接軌不太順的感覺。
 
(二)
本篇考的是「讀後觀點」,也就是「對真相的看法」:
什麼是真相?
真的有真相嗎?
真的可能釐清真相嗎?
每個人以為的真相都相同嗎?
真相有對錯是非嗎?
────
提問的角度越多,也就越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但是,你對真相的看法是?好像沒有明確指出,(請看最後段落──書寫結束在「找到事情真相的方法」)(沒錯吧?)
────
本篇的作者(同學)分段提出了:
1.人為真相是主要的真相類型
2.每個人對於事情的解讀都有所差異
3.解決方案:應該拋開情緒,客觀地理解問題
4.尋找真相不容易,所以要查清楚並多次確認才能找到
 
(但是,真的有「真的真相」嗎?沒有所謂的真的真相,不就是引文想提出的嗎?所以到了文章結尾,你又跳進去寫「尋找真的真相」,就又繞回去老路了!)
 
 
【教師範文】
 
(一)歸納題
第一,面對部分真相,應多方考慮,避免直覺獨斷的決策,也應就事論事,以免扭曲觀點、誤導他人
第二,面對主觀真相,屏除個人好惡干擾,並保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的態度
第三,面對人為真相,要能確實釐清事件立場或思想邏輯,積極探究,避免歧異與衝突。
第四,面對未知真相,必須謹慎思考,自己在真相發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二)延伸題
 
〔原文〕
  現今社會充斥著各種謠言以及假資訊,造謠者當是罪魁禍首,然而訊息的接受者以及傳播者一樣也需在這個後真相時代極大的責任。大多數人都以「人為真相」來面對或看待各式各樣議題,使得我們所身處的環境更加複雜
  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大家對事情的解讀都摻雜了太多企圖與目的。社會上有不同的報社、媒體,只要有手機,甚至每個人都可以算得上是自媒體每個單位對同一件事的描述也就因此都不盡相同。其實我們在判斷一個問題時通常也不會只從單一份新聞(角度)來決定,一定是在經過參考相當多次閱讀不同筆者思考角度的文章後才得出結論(對真相的初步判斷)。然而,大部分的人就是在結論這個部分出了問題。畢竟,大部分內容文章都是由筆者層層包裝後美化而得出的「產品」,裡面或多或少都參雜著(不盡)完全正確的資訊。但可能經過多人(未經思考的大眾)重複強調某一概念後,使得我們習慣把原先認為荒謬的言論也放進最後的答案(對於真相的判斷與接受過程中)
  為了避免此類悲劇的誤解的情況發生,我們應該不帶任何情緒的看待任何問題。筆者那些作者的慣用手法就是用強烈但不負責任的文字吸引讀者掉入陷阱,因此客觀並不帶任何想法來探討事實是面對真相時很重要的態度。另外就是必須找專業求助。部分內容的作者常都不是所寫領域的專業,很多見解都是胡亂捏造、未經查證的內容。但不管從網路或書籍上都有許多相關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是由專業權威人士認證資訊如果是這樣,我們便應該由次再比對原先文章所言是否屬實,善盡查證之實
  真相的尋找其實不容易,這必須靠平時警覺性與包容心的累積才能準確、快速的判斷是非。有許多人會誘導我們走向錯誤的一面,徹底查清楚一切並多次確認才可讓我們找到更加貼近事情的真相
 
 

 
撰文/石廷宇
日期/2021/1/20
關鍵字:高中學測/學測模擬考/寫作測驗/國文/作文/
字數:2479
 
【前情提要】
 
進入到「學測前長假」階段
(其實沒這種東西XD)
許多學校都會發一些寫作練習單
讓想要再精進和鍛鍊的準考生
能夠「在家修行」
除了維持書寫手感
也考驗學生在
家/圖書館/衝刺班/K中
在速食餐廳等等各種環境中的書寫狀況
 
距離學測最後倒數,
重點不是「老師怎麼寫範文」
而是老師
閱讀分析題目/切入題目的選材
這兩個管道,
包括:
 
1.閱讀題目的視角
2.引文線索的延伸
3.書寫角度的選取
4.題目訴求的掌握
 
希望以下的學測寫作分析,
能更給予同學更適當的引導和刺激。
 
【註1】
在總時間90分鐘的國文寫作測驗中,
「讀題」含「設定方向」
差不多抓「總共5-8分鐘」時間
(保留完整70分鐘書寫時間)
兩篇寫作題目應該分配各4-5分鐘最佳
(時間上應該還算充裕)
所以,同學可以選擇分開來閱讀,
或是一次讀完
(但老師建議分開來讀)
前一題花的書寫時間越少,
後一題的時間就越足夠
 
但無論如何,「和引文互動的精準性」
是否掌握
「引文的意旨」、「題目的訴求」
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為,
一旦等到書寫到一半才發現離題、失焦,
或是誤讀內文,錯判題意,
再要扭轉或修補,就會開始往後吃時間
也更容易自亂軍心了!
 
Btw,老師提供範文的目的,
並非「火力展示」
而是提供一種「能見度」
(僅供參考,重點還是必須根據同學們的臨場感悟,進行思考延伸)
 
【引文說明】
 
這次的引文(論說型)是「主題型」:
 
(一)主題:後真相
包括:
什麼是「後真相」(定義)
「後真相」的類型和特徵
〔※注意彼此之間的決定性差異〕
 
(二)關鍵
針對後真相的不同類型,
文章中提出不同的「應對建議」〔※看點〕
 
【引文/題目分析】
 
(第一題)
論說型的題目,
大致都會對「理解準確度」有一定要求
〔※要有警覺〕
詢問同學:
引文中針對某個狀況提出了哪些建議或觀點?
所以,簡言之,歸納型的題目設計
不要有多餘的分析與自我意見輸出
〔※請特別注意〕
只要讀到那些細節,自然就回答得出來,
接下來就是「敘述流暢性」的問題。
 
(第二題)
無論題目的設計再怎麼繁複,
抓出「核心題目」,都是不變的真理
不管是文言文也好、詩詞歌賦都好,
絕對不會完全和引文無關
第二題的核心問題是:
如何從雜亂無章的資訊中拼湊真相?
然後進一步推導入「我對真相的看法」
 
【題目釋疑】
 
所以,
要不要帶入前述引文「後真相」的觀點?
又或是自己開出「對於真相的新觀念」
就是下筆時要格外注意的重點
完全跟著引文寫,如果無法超越,
便很容易只是寫一篇呼應的文章
(也因此比較「好寫」)
但代價就是,
書寫的表現容易被「稀釋」而得到一個普通的分數
(因為大家都可能會這麼寫)
如果打算另闢蹊徑,
雖然會遇到下筆上的滯礙
但如果能夠別出心裁,
就有可能打破批改讀者的既定觀念
而有不錯的成績
以上所有的決策,
都必須在閱讀的前8分鐘就必須做出決定
 
接下來就是「下筆」啦!
 
【註2】
高中學測國寫中,議論題型的切入手法,
和書寫者的學養和見識多寡、深淺有關,
在根據臨場讀完題目的解讀與延伸時
請勿特別想要「寫得高大上」,
或是天馬行空的漫談,
因為常常聽到同學「下筆不能自休」
以至於最後收不了尾,
所以同學們閱讀老師的解析和範文時,
應該落在思考
「老師如何分析和選擇書寫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看點,
則在於
「鋪陳敘寫的安排/轉折/加入個人的觀點」
如此,才能避免遭遇
「不知道怎麼繼續寫(掰)下去」的困境
 
【學生作文分析】
 
(一)(第一題主要是「歸納」)
這篇文章的作者(同學),
可以說「全都觸及到回答的重點」,
但在敘述上顯得比較零碎與片段
(※待會兒請參考老師範文)
,簡單來說,就是「剪貼簿」
所以閱卷老師讀起來,
肯定會有每個條列都前後接軌不太順的感覺。
 
(二)
本篇考的是「讀後觀點」,
也就是「對真相的看法」:
什麼是真相?
真的有真相嗎?
真的可能釐清真相嗎?
每個人以為的真相都相同嗎?
真相有對錯是非嗎?
────
提問的角度越多,
也就越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但是,你對真相的看法是?
好像沒有明確指出,
(請看最後段落:
書寫結束在「找到事情真相的方法」)
(沒錯吧?)
────
本篇的作者(同學)分段提出了:
1.人為真相是主要的真相類型
2.每個人對於事情的解讀都有所差異
3.解決方案:
應該拋開情緒,客觀地理解問題
4.尋找真相不容易,
所以要查清楚並多次確認才能找到
 
(但是,真的有「真的真相」嗎?
沒有所謂的真的真相,
不就是引文想提出的嗎?
所以到了文章結尾,
你又跳進去寫「尋找真的真相」,
就又繞回去老路了!)
 
 
【教師範文】
 
(一)歸納題
第一,面對部分真相,應多方考慮,
避免直覺獨斷的決策,也應就事論事,
以免扭曲觀點、誤導他人
 
第二,面對主觀真相,
屏除個人好惡干擾,
並保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的態度
 
第三,面對人為真相,
要能確實釐清事件立場或思想邏輯,
積極探究,避免歧異與衝突。
 
第四,面對未知真相,必須謹慎思考,
自己在真相發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二)延伸題
 
〔原文〕
  現今社會充斥著各種謠言以及假資訊,造謠者當是罪魁禍首,然而訊息的接受者以及傳播者一樣也需在這個後真相時代極大的責任。大多數人都以「人為真相」來面對或看待各式各樣議題,使得我們所身處的環境更加複雜
  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大家對事情的解讀都摻雜了太多企圖與目的。社會上有不同的報社、媒體,只要有手機,甚至每個人都可以算得上是自媒體每個單位對同一件事的描述也就因此都不盡相同。其實我們在判斷一個問題時通常也不會只從單一份新聞(角度)來決定,一定是在經過參考相當多次閱讀不同筆者思考角度的文章後才得出結論(對真相的初步判斷)。然而,大部分的人就是在結論這個部分出了問題。畢竟,大部分內容文章都是由筆者層層包裝後美化而得出的「產品」,裡面或多或少都參雜著(不盡)完全正確的資訊。但可能經過多人(未經思考的大眾)重複強調某一概念後,使得我們習慣把原先認為荒謬的言論也放進最後的答案(對於真相的判斷與接受過程中)
  為了避免此類悲劇的誤解的情況發生,我們應該不帶任何情緒的看待任何問題。筆者那些作者的慣用手法就是用強烈但不負責任的文字吸引讀者掉入陷阱,因此客觀並不帶任何想法來探討事實是面對真相時很重要的態度。另外就是必須找專業求助。部分內容的作者常都不是所寫領域的專業,很多見解都是胡亂捏造、未經查證的內容。但不管從網路或書籍上都有許多相關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是由專業權威人士認證資訊如果是這樣,我們便應該由次再比對原先文章所言是否屬實,善盡查證之實
  真相的尋找其實不容易,這必須靠平時警覺性與包容心的累積才能準確、快速的判斷是非。有許多人會誘導我們走向錯誤的一面,徹底查清楚一切並多次確認才可讓我們找到更加貼近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