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學習養成單元:之三 孩子的學習也有「漸凍症」!?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學習養成單元:之三   孩子的學習也有「漸凍症」?
撰文/石廷宇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對象:國小/國中/高中   地區:台北市/士林/天母
 
 
     您一定聽過「漸凍症」(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並且也為那些每10萬人次約有2-5人發生機率(0.002%)的病友感到不捨。但是,您知道,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可能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們的學習可能患上「漸凍」問題嗎?
     經由「冰桶挑戰」,人們或多或少都逐漸明白漸凍人為人所忽視的處境:它是一種運動神經元退化並且逐漸喪失的疾病,會逐漸造成病患全身肌肉萎縮、無力。而通常,會從身體的某一部位開始,但並不會影響或傷害感覺神經,患者的意識也得以保持清醒,同時,智力與思想亦不受影響。
 
     然而「學習漸凍」(Learning Sclerosis,LS)則恰好相反,它指的是學生或孩子在思維和理解行為上的退化情形,並且隨著學習強度增加,成反比地逐漸喪失求知與學習意願
 
     出現這種問題的學生,通常最初會反映在某單一科目的學習意願與時間投資上(通常依序是:國文-->數學-->自然),雖然並不會影響「學習」這個行為,卻會在「學習動力」、「學習情緒」、「學習效率」與「學習深度」等四個部分大打折扣,使得他們看似「有在學習」,卻並未真正「學習」的情形。
 
     您,曾遇過類似的孩子或學生嗎?
 
學習漸凍發生的初期症狀
 
      學習漸凍的初期明顯症狀是「無力感」,反應在外部的幾個徵候是:
     
      1.時間安排上的偏食
      2.參與度與投入度的低落
      3.專注度不足或根本毫無專注度
      4.沮喪、倦怠
      5.對於設定目標失去興趣
      6.對於學習成果毫不在意
 
      等到時間拖長至一定程度,便會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逐漸「惡化」成下列幾種學習反應:
 
      1.退出參與學習的選擇(交由父母全權打理)
      2.擺爛、耍賴
      3.自嘲甚至出現「否定自我」的言論
      4.偏頗的學習態度:反正只有這一科而已、反正以後也用不到、反正學這個以後也沒用,反正...
      5.逃避面對,並且擴散及其他學習
 
      然而,面對孩子出現類似學習漸凍的情形時,家長們的普遍反應,通常都是批評孩子「不夠努力」、「不夠認真」、「沒有責任感」等,指責孩子面對學習時的「抽象反應」,而未針對他們的漸凍病灶--「造成這些症狀的實際(可解決)原因」進行探究。
      以至於容易使得孩子的病情(學習問題)非但沒有得到緩和、修復,甚至因為親子之間的緊張關係與摩擦升溫,加劇了病情的急轉直下。
      另一種情形,是家長求助於坊間補習班,針對「學習漸凍的結果---成績不好」對症下藥:
     
      a.哪一科成績不好,就花更多時間補那一科;
      b.努力不夠,那就投入更多時間;錯誤太多,那就寫更多題目;
      c.學校沒聽懂,那就待在補習班聽滿時數。
      d.只要待在補習班,老師都有認真教,還沒進步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了
 
     長此「治標」,對於本來就比較積極的孩子,短期自然能夠立竿見影。不過,對於身處學習列車中段班的孩子來說,通常只是讓他們更加走向學習漸凍症的「末期」,也就是造成一種「如果不補,成績一定更差」的心理補償作用
     而這時,學生也會出現下列這些情形:
 
      1.對「學習」感到麻木
      2.最自我缺乏自信心
      3.對知識感到厭倦
      4.對學習冷感
      5.轉而投入虛擬手遊取暖
 
     一旦錯過扭轉學習漸凍問題的良機,最終的結果,倒不是孩子這一輩子就「完蛋了」,而是他們(連同家長)就必須花費更多力氣、繞更大一圈、走更多冤枉路,才能重新喚醒並建立自身的學習機制,而當意識到「學習是重要的」的時候,通常也伴隨著許多學習漸凍的後遺症,諸如:剛愎自用、容易被「偽事實」蒙蔽、缺乏查證的能力、道聽途說、對於資訊冷感等問題,並且在這個AI智能快速學習、終生學習的潮流中,成為落伍者、落後者,您說,學習漸凍的問題不嚴重嗎?
 
自我評估與改善 
 
      那麼,在知道了「學習漸凍」的各種病史和後遺症後,我們又該如何扮演稱職的「職能治療師」,對孩子(甚至是大人自己)進行學習評估呢?
     首先,我們應該盡力詳細紀錄孩子(包括家長)的「學習環境」、在「學習環境」中的能力累積進度,尤其是「功能性的反應」,可以概括為以下七種標準:
 
     1.自我學習規劃能力
     2.學習執行能力
     3.時間安排與不安排能力
     4.學習與反饋能力。
     5.學習參與與投入度
     6.對於學習成果的熱忱
     7.對於學習的競爭意識
 
     而需要家長配合紀錄與參與的內容,則包含:
 
     1.掌握目前可以做到/無法做到/沒做到的程度
     2.學習中可能遭遇困難
     3.預測學習瓶頸與障礙
     4.學習疑難故障排除能力
     5.學習問題感
 
      學習環境的評估,包括了「家庭內/外」、「校園內/外」兩大區塊,主要是判斷這兩個孩子最長時間置身的空間,是否提供了孩子正向的學習環境與條件,包括具體的學習情境、軟硬體、以及抽象的精神鼓勵、學習氣氛、學習共識、成長意識...等。
      而心理方面的評估,主要著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持續意識到「成長所必經、必然遭遇到的困難、並且是漸次提升的困難」 ,而不是只想著孩子氣地想要「求輕鬆、求快、求簡單、求答案」的學習心態。
      如果在經歷上述的評估後,發現孩子出現多項「學習漸凍」的徵候,就必須立即採取相應的對應教育機制,而不能鐵板一塊地用傳統的「學校+補習班=好成績」的公式來對應,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而貽誤了修正與調整的黃金時機。

學習漸凍改善方針
 
(1)學習偏差包容度
 
      不用說,家長對於「學習偏差的包容度」,是緩和孩子「學習漸凍」的第一步。
      想要孩子提昇學習的「功能表現」,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從「接納孩子學習功能表現偏差」開始。家長越能「容忍」並且正向協助找出「實質學習改正標的」,孩子也就越能「接納並克服自己的學習偏差」。
      因為,無論家長與老師再怎麼焦急與干預,如果孩子自己缺乏面對病灶的信心與勇氣,不願承認學習失當,那麼任誰來居中參與與協助,都不過是徒勞無功的「下指導棋」而已。
      唯有孩子他們自身正視「學習失當問題」,同時將這些問題視為「可解決問題」,那才是踏出遠離學習漸凍的第一步。
      因為,「學習漸凍」本身不必被解決,需要解決的,是造成學習漸凍的問題。(上述條列的那些標準)

(2)減少非解決問題的情緒性反應
 
      學習的方法是極其「科學」、「理性」的;但是,學習的過程卻是相當「彈性」、「感性」,甚至可以說是「人性」的。
      因此,如果家長們持續以「非理性」的反應,不求「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只是想「抱怨孩子的學習問題」,非但會「擴大孩子對於問題的情緒反應」,也會加速孩子「學習漸凍」的狀況。另一方面,在每次臻對「實際問題」進行討論時,家長若都有意無意暴露「情緒」,也會變相誘使孩子習慣以「情緒」來面對「實際問題」,並誤會了「以情緒面對實際問題」才是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實際上根本一點也沒有助益...)
      這對於真正急需要「解決實際學習問題」、正值問題好發之際的學齡孩子來說,無異在學習能力與學習情緒、學習效率與學習深度上,都是雪上加霜。
 
(3)節省非必要的干預與指導
 
     孩子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終究不是「孩子」,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對孩子來說未必如此。同理,我們所認為的「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也可能對孩子來說一點也不適用
     換言之,太過於家長/師長本位主義的學習干預,往往容易弱化孩子在遭遇到自己問題時「自己動手解決的動力」。「幫他一把」,當然可以,但是,對師長來說輕而易舉的一步,卻可能讓孩子損失了好長一段思索、嘗試與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更強化了孩子心中「答案比較重要」、「師長覺得答案比較重要」的印象,從而更加仰賴「空降的答案」,而不是從腦裡一步步揣摩、試錯出來的「可能提案」。
     當這種「嘗試」的過程常常被省略成為習慣,孩子的學習自然就容易從「漸熱」走向「漸凍」,畢竟,還要自己逐步「試錯」多慢吶?
     為什麼你不直接告訴我答案就好了呢?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呢?
 
別當學習漸凍人
 
     《未來簡史》的作者賈克.阿塔利在思考AI世代來臨,人類未來面對的教育與學習環境時,提出:
 
        教育問題不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處在「教育系統」上,如果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壓力過大、成績不佳,或許我們該怪的是學校「教育方法」,就是過度擁擠、生活節奏已經快到不正常,而應該從改變學校教育開始。
 
      其中,他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理解學生的生化狀態」,也就等同於思考人類「學習的樣態」。
      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生命可能逐漸延長的未來(這在今日已成為“事實”),過去,將人生分為「學習階段」與「工作階段」的學習二分法將不再適用:人們可能必須面對到了90歲仍必須學習新知識的狀況,而且職業生涯非但將會比現在長得多、同時還得在承受「機器隨時可能取代人類」的壓力下,仍然持續學習超越AI智能的新技能。
 
      而當意識到這幅未來圖景並不遙遠的將來,「學習漸凍人」卻反而在社會裡有愈來愈增加的趨勢時,我們該抱持著何種學習信念與方法?
      相信每一位家長與孩子至此,心裡都有更清楚的輪廓了。
學好視覺設計: 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學習養成單元:之三   孩子的學習也有「漸凍症」?
撰文/石廷宇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對象:國小/國中/高中   地區:台北市/士林/天母
 
 
     您一定聽過「漸凍症」(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並且也為那些每10萬人次約有2-5人發生機率(0.002%)的病友感到不捨。但是,您知道,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可能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們的學習可能患上「漸凍」問題嗎?
     經由「冰桶挑戰」,人們或多或少都逐漸明白漸凍人為人所忽視的處境:它是一種運動神經元退化並且逐漸喪失的疾病,會逐漸造成病患全身肌肉萎縮、無力。而通常,會從身體的某一部位開始,但並不會影響或傷害感覺神經,患者的意識也得以保持清醒,同時,智力與思想亦不受影響。
 
     然而「學習漸凍」(Learning Sclerosis,LS)則恰好相反,它指的是學生或孩子在思維和理解行為上的退化情形,並且隨著學習強度增加,成反比地逐漸喪失求知與學習意願
 
     出現這種問題的學生,通常最初會反映在某單一科目的學習意願與時間投資上(通常依序是:國文-->數學-->自然),雖然並不會影響「學習」這個行為,卻會在「學習動力」、「學習情緒」、「學習效率」與「學習深度」等四個部分大打折扣,使得他們看似「有在學習」,卻並未真正「學習」的情形。
 
     您,曾遇過類似的孩子或學生嗎?
 
學習漸凍發生的初期症狀
 
      學習漸凍的初期明顯症狀是「無力感」,反應在外部的幾個徵候是:
     
      1.時間安排上的偏食
      2.參與度與投入度的低落
      3.專注度不足或根本毫無專注度
      4.沮喪、倦怠
      5.對於設定目標失去興趣
      6.對於學習成果毫不在意
 
      等到時間拖長至一定程度,便會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逐漸「惡化」成下列幾種學習反應:
 
      1.退出參與學習的選擇(交由父母全權打理)
      2.擺爛、耍賴
      3.自嘲甚至出現「否定自我」的言論
      4.偏頗的學習態度:反正只有這一科而已、反正以後也用不到、反正學這個以後也沒用,反正...
      5.逃避面對,並且擴散及其他學習
 
      然而,面對孩子出現類似學習漸凍的情形時,家長們的普遍反應,通常都是批評孩子「不夠努力」、「不夠認真」、「沒有責任感」等,指責孩子面對學習時的「抽象反應」,而未針對他們的漸凍病灶--「造成這些症狀的實際(可解決)原因」進行探究。
      以至於容易使得孩子的病情(學習問題)非但沒有得到緩和、修復,甚至因為親子之間的緊張關係與摩擦升溫,加劇了病情的急轉直下。
      另一種情形,是家長求助於坊間補習班,針對「學習漸凍的結果---成績不好」對症下藥:
     
      a.哪一科成績不好,就花更多時間補那一科;
      b.努力不夠,那就投入更多時間;錯誤太多,那就寫更多題目;
      c.學校沒聽懂,那就待在補習班聽滿時數。
      d.只要待在補習班,老師都有認真教,還沒進步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了
 
     長此「治標」,對於本來就比較積極的孩子,短期自然能夠立竿見影。不過,對於身處學習列車中段班的孩子來說,通常只是讓他們更加走向學習漸凍症的「末期」,也就是造成一種「如果不補,成績一定更差」的心理補償作用
     而這時,學生也會出現下列這些情形:
 
      1.對「學習」感到麻木
      2.最自我缺乏自信心
      3.對知識感到厭倦
      4.對學習冷感
      5.轉而投入虛擬手遊取暖
 
     一旦錯過扭轉學習漸凍問題的良機,最終的結果,倒不是孩子這一輩子就「完蛋了」,而是他們(連同家長)就必須花費更多力氣、繞更大一圈、走更多冤枉路,才能重新喚醒並建立自身的學習機制,而當意識到「學習是重要的」的時候,通常也伴隨著許多學習漸凍的後遺症,諸如:剛愎自用、容易被「偽事實」蒙蔽、缺乏查證的能力、道聽途說、對於資訊冷感等問題,並且在這個AI智能快速學習、終生學習的潮流中,成為落伍者、落後者,您說,學習漸凍的問題不嚴重嗎?
 
自我評估與改善 
 
      那麼,在知道了「學習漸凍」的各種病史和後遺症後,我們又該如何扮演稱職的「職能治療師」,對孩子(甚至是大人自己)進行學習評估呢?
     首先,我們應該盡力詳細紀錄孩子(包括家長)的「學習環境」、在「學習環境」中的能力累積進度,尤其是「功能性的反應」,可以概括為以下七種標準:
 
     1.自我學習規劃能力
     2.學習執行能力
     3.時間安排與不安排能力
     4.學習與反饋能力。
     5.學習參與與投入度
     6.對於學習成果的熱忱
     7.對於學習的競爭意識
 
     而需要家長配合紀錄與參與的內容,則包含:
 
     1.掌握目前可以做到/無法做到/沒做到的程度
     2.學習中可能遭遇困難
     3.預測學習瓶頸與障礙
     4.學習疑難故障排除能力
     5.學習問題感
 
      學習環境的評估,包括了「家庭內/外」、「校園內/外」兩大區塊,主要是判斷這兩個孩子最長時間置身的空間,是否提供了孩子正向的學習環境與條件,包括具體的學習情境、軟硬體、以及抽象的精神鼓勵、學習氣氛、學習共識、成長意識...等。
      而心理方面的評估,主要著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持續意識到「成長所必經、必然遭遇到的困難、並且是漸次提升的困難」 ,而不是只想著孩子氣地想要「求輕鬆、求快、求簡單、求答案」的學習心態。
      如果在經歷上述的評估後,發現孩子出現多項「學習漸凍」的徵候,就必須立即採取相應的對應教育機制,而不能鐵板一塊地用傳統的「學校+補習班=好成績」的公式來對應,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而貽誤了修正與調整的黃金時機。

學習漸凍改善方針
 
(1)學習偏差包容度
 
      不用說,家長對於「學習偏差的包容度」,是緩和孩子「學習漸凍」的第一步。
      想要孩子提昇學習的「功能表現」,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從「接納孩子學習功能表現偏差」開始。家長越能「容忍」並且正向協助找出「實質學習改正標的」,孩子也就越能「接納並克服自己的學習偏差」。
      因為,無論家長與老師再怎麼焦急與干預,如果孩子自己缺乏面對病灶的信心與勇氣,不願承認學習失當,那麼任誰來居中參與與協助,都不過是徒勞無功的「下指導棋」而已。
      唯有孩子他們自身正視「學習失當問題」,同時將這些問題視為「可解決問題」,那才是踏出遠離學習漸凍的第一步。
      因為,「學習漸凍」本身不必被解決,需要解決的,是造成學習漸凍的問題。(上述條列的那些標準)

(2)減少非解決問題的情緒性反應
 
      學習的方法是極其「科學」、「理性」的;但是,學習的過程卻是相當「彈性」、「感性」,甚至可以說是「人性」的。
      因此,如果家長們持續以「非理性」的反應,不求「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只是想「抱怨孩子的學習問題」,非但會「擴大孩子對於問題的情緒反應」,也會加速孩子「學習漸凍」的狀況。另一方面,在每次臻對「實際問題」進行討論時,家長若都有意無意暴露「情緒」,也會變相誘使孩子習慣以「情緒」來面對「實際問題」,並誤會了「以情緒面對實際問題」才是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實際上根本一點也沒有助益...)
      這對於真正急需要「解決實際學習問題」、正值問題好發之際的學齡孩子來說,無異在學習能力與學習情緒、學習效率與學習深度上,都是雪上加霜。
 
(3)節省非必要的干預與指導
 
     孩子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終究不是「孩子」,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對孩子來說未必如此。同理,我們所認為的「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也可能對孩子來說一點也不適用
     換言之,太過於家長/師長本位主義的學習干預,往往容易弱化孩子在遭遇到自己問題時「自己動手解決的動力」。「幫他一把」,當然可以,但是,對師長來說輕而易舉的一步,卻可能讓孩子損失了好長一段思索、嘗試與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更強化了孩子心中「答案比較重要」、「師長覺得答案比較重要」的印象,從而更加仰賴「空降的答案」,而不是從腦裡一步步揣摩、試錯出來的「可能提案」。
     當這種「嘗試」的過程常常被省略成為習慣,孩子的學習自然就容易從「漸熱」走向「漸凍」,畢竟,還要自己逐步「試錯」多慢吶?
     為什麼你不直接告訴我答案就好了呢?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呢?
 
別當學習漸凍人
 
     《未來簡史》的作者賈克.阿塔利在思考AI世代來臨,人類未來面對的教育與學習環境時,提出:
 
        教育問題不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處在「教育系統」上,如果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壓力過大、成績不佳,或許我們該怪的是學校「教育方法」,就是過度擁擠、生活節奏已經快到不正常,而應該從改變學校教育開始。
 
      其中,他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理解學生的生化狀態」,也就等同於思考人類「學習的樣態」。
      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生命可能逐漸延長的未來(這在今日已成為“事實”),過去,將人生分為「學習階段」與「工作階段」的學習二分法將不再適用:人們可能必須面對到了90歲仍必須學習新知識的狀況,而且職業生涯非但將會比現在長得多、同時還得在承受「機器隨時可能取代人類」的壓力下,仍然持續學習超越AI智能的新技能。
 
      而當意識到這幅未來圖景並不遙遠的將來,「學習漸凍人」卻反而在社會裡有愈來愈增加的趨勢時,我們該抱持著何種學習信念與方法?
      相信每一位家長與孩子至此,心裡都有更清楚的輪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