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觀點

【學好觀點】面對108課綱,別讓孩子成為「教育理念祭品」!

 
學好視覺設計: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
 
【學好閱讀 x 面對108課綱,別讓孩子成為教育理念祭品!
撰文/石廷宇   
對象:國中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地區:士林/天母/ 新莊/大安
字數:3988
 
  眼看108課綱即將在今年上路,眾家公、私立學校、補習班、教育機構,以及許多教育新創團隊也紛紛蓄勢待發,打算乘這著波教育熱議聲浪,重新激起家長們對於教育與學習的「恐慌」。在眾多選擇之中,身為家長的您,真的看懂了課綱的奧義?還是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新課綱的陷阱?誰又真的說得清楚,新課綱怎麼新?孩子該怎麼調整學習?
 
新教改,背後可能的暗湧是?
 
  伴隨著108年國中會考成績放榜,一則以:各地國中補習班開始密集地採取「下有對策」,因應自上而下的教育變革--既然新課綱中密集提到了「核心素養」,補習班內教學項目自然不能少了這個元素;各車站周邊的高中補習班更是全面搶攻「話題市場」,務必讓每個學生迫切感受到「沒有素養=大學無望」的危機感。(背後所滿足的潛台詞是:「空有素養,但考試沒考好,還不是沒用!」)
  到底這個號稱會影響「未來十年」的新版教育改革,其目標和內容分別是什麼?包括課程內容、上課時數、教學理念等等細節,已經在許多專家學者琳瑯滿目、大量專有名詞的堆砌中可得知一二了,一言以蔽之「沒一個看起來是壞的=每一項都是好的」,也就是明擺著說:這麼好的教育改革,不改嗎?
  然而,若我們細看其中的各部分,卻發現,這會不會不過又是另一次的「教育資源爭奪與教育話語權的大亂鬥」?
  在這個(歷史性的)節骨眼上,每個稍微說得上話的、網路上有一定聲浪的教育 KOL,無不處心積慮針對「新/舊課綱」展現自己的「影響力」(因為這可是動輒幾十萬人、幾十年的「影響」呢!),誰不希望自己能趁此良機,對「影響眾多孩子的教科書有影響力」?誰又不希望自己的灼灼之言能被教育政策所採納?(以前只能「被迫使用課本」,現在則是有機會直接成為「定義課本的人」,不參加嗎?)
  因此,以往在台灣教育界炒了好幾年沒起色的PISA、新加入的STEAM、各種非營利教育組織、自學團體、實驗學校、新創教育團體,乃至於各品牌私立中學、各大參考書商(偏偏課本也是他們出版的),全都爭相發表自己對於「新課綱」的因應之道:或者順應時代浪潮、或者權充補強之用、或者另立新門戶。實在很難想像,12年,影響一整個世代全國在學孩童最劇烈的學習階段,影響全國接下來十幾年的人才養成計畫,竟然大量出現可能完全逆反、甚至背道而馳的各式「教育思潮」,一時百家爭鳴,誰都無法定教育內容於一尊。
  而在這麼多劇烈變動之中,唯一不會變的,偏偏就是:孩子們仍舊必須要面對「升學制度」(無論你說他是:一套考核學習的制度、一套鑑別學習能力的制度、一套篩選不同能力差異的制度),所以,脫去琳瑯滿目的教育商品,最直接受到這個教育改革衝擊的在學學生與家長,仍然與過去相差無幾,必須面臨艱難的選擇題,那就是:到底什麼樣的學習內容與方式,「最適合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真的能在新式的教育改革中,建立起能夠適應未來的能力嗎?
  還是,稍一不留神,會不會我們的孩子就成為眾家教育新創者的「理念祭品」,身為家長的我們卻只能莫可奈何?
 
新教改,核心素養教得來?
 
  若諸位讀者仔細蒐羅網路上「108課綱」相關的論述,會發現到,相對於「108課綱」,以前「舊課綱」幾乎被棄如敝屣,充滿了各種教育謬誤:無法接軌新世代、無法教育孩子面對未來社會的變動、只是傳授知識而非素養...atc.,如果真是這樣,那之前擬定「這些舊課綱」的專家學者,當時到底在想甚麼?又或者,當時是誰讓這個現在看起來那麼不合時宜的課綱通過的?怎麼會擬訂出如此既沒有遠見,也沒有適應性的教育內容呢?
  最令人訝異的,莫過於是「閱讀素養」、「終身學習」等看似新穎名詞的出現,彷彿過去一切的「教育」,那些教材的編纂、師資的投入、學校資源的分配,全都是僵硬而與現實充滿扞格,與素養無涉,都無關乎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至於時至今日我們才恍然意識到,原來「過去的教育不是在教素養,只是在教知識」?
  但,真的是「內容錯了、方法錯了」,還是我們忽略了什麼更重要的環節,使得「知識教育與素養教育之間出現了難以掌握的斷裂」?
  所以,當我們面對「要培養核心素養,因為核心素養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的時候」,我們所假定的是:「我們現在給予孩子的教育並沒有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我們長期以來在第一線教學的老師並沒有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以至於在上位者、那些教育專家們、那些新創教育的領頭羊們認為我們現在的孩子們「沒有素養而需要培養?」
  否則,為什麼突然一時間「核心素養」成為孩子們炙手可熱且迫切急需的「能力」?
  所以,素養(Literacy)是一種能力(ability),可以經由鍛鍊而擁有
  還是,其實孩子們需要的是「學習如何累積(Accumulate)?」?
 
新教改,關鍵不在「理念是什麼」,而在「執行的方法是什麼」
  
  在每個人對這份新課綱都有不同的詮釋的紊亂情況下,學好閱讀意識到的第一個問題是:
 
  什麼是成為一位大學生前,應該具備能力?
 
  國民義務教育的前提,是培養孩子擁有基礎且基本的能力,這些能力的養成,並不是為了要符合時代的需求,而是為了要擁有最基本認識世界的邏輯與知識體系,或者,簡單來說,是一套「學習知識建構的方法」,而非「知識運用的方法」,既然如此,我們就該在這段時期,教授他們「建構知識的方法」,當知識建構的方法訓練與學習得宜,下一階段,我們才能協助他們更慎重而切合地學習知識運用的方法。如果知識建構的方法出現瑕疵、使得知識累積的過程出現不穩固,甚至是偏差謬誤的情形,我們又怎麼能期待他們能正確運用知識呢?(因為就算運用,也是錯誤的,不是嗎?)
  然而,若我們仔細辨識這些琳瑯滿目的「理念」,不難發現:
  
  足以支持這些檯面上新創教育理念的各種執行細節與條件,其實根本不夠充分
 
  反而不過是「各唱各的調」,任由各個教育機構與單位「保有詮釋權」,而執行「他們心中所認為的教育」該是什麼樣,以至於,在這種說法紛陳、理念互異的「教育亂世」,各強調傳統升學體系的私立學校(無論國小、國中、高中)、強調升學考試重要的補習班之所以會更加蓬勃興盛,也就可以理解了。(以不變應萬變,也是一種選擇)
  原因無他,這些私立學校通常都非常堅守自己身為教育機構的本務,也就是回到最簡單的教育邏輯:「考試定勝負」,只要努力讀書,把試考好,你就有選擇。(其實我們很能夠接受這個說法,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新創教育機構既不信服這套,卻又提不出更臻於完備的方式...)
  所以,一個簡單的識別教育新創裡練(包括新教改)的方法是:拋開漂亮的詞彙、刪去概括性的說法,到底誰能夠提出「實際可執行的方案」,並且「經得起時間檢驗」「且能夠為孩子帶來確實的改變」,就成為了這些教育新創不得不面對的硬傷。但很顯然的是,沒有人有解。
  因為,在現在這個世代,應該沒有人敢言之鑿鑿地預測下個世代的趨勢與未來可能的走向吧?(如果有人敢說:那他背後一定是要兜售什麼學習商品!)更何況,急著在國小、國中、高中階段,拼命宣導要每位孩子培養「大學才要訓練擁有的能力」,豈不是更令人摸不著學習的先後次序,豈不是更加揠苗助長?
  所以,如果教育理念陳義甚高,但是其執行細節也好、執行方式也好、甚至執行成員素質也好,全都只是倉促成軍、草率為之,每個機構與組織但憑「自己對於教育的詮釋而妄加施教」,那麼,到底誰才是背後的「得利者」?誰又是真正的「受害者」?值得我們深思。
 
新教改,不如「心教改」
 
  在爭執教育改革改什麼之前,我們是否應該釐清,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學好閱讀認為,是建構孩子的學習模式、思考架構,以及培養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以及適應未來的世界趨勢的能力。
  然而,未來世界的趨勢莫衷一是,誰也說不得準:近日的走向是「程式」,說不定下一個世代的熱門其實是「手工藝」?在誰也料不到下個世代的風頭是什麼的情況下,與其依賴「體制內的,由上而下的政策性教育改革」、與其依賴各種教育新創者的滔滔之言(憑著他們的經驗、他們既有的閱歷),學好閱讀其實更希望的是,每位家長和學生能共同經歷「心理歷程上,對於教育的認知革新」。
  如果我們面對新的環境與巨變,仍然抱持著舊的思維與行為反應;如果我們面對新的知識形態而抱持著舊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經歷快速流變的時局,卻仍然期待某種永恆不變的真理;如果我們正在經驗全新且急速的世代交替,卻仍然固守經驗法則;那麼,我們如何訓練我們的孩子們,能夠擁有「應變能力」?原因不外乎,我們身為教育者的自己,可能本身就是時代的淘汰者也說不一定,不是嗎?
  如果面對教育,身為家長的我們的內心,沒有放下盲從與畫地自限的心態、克服對於未知的恐懼、拋棄對於經驗的依賴,並用嶄新的心態重新理解「新世代的學習本質」,重新並頻繁且正確地定位「教育的目的」,我們將很容易就會帶著孩子掉入下一輪教育新創浪潮的顛簸中,重新將我們孩子推入一次又一次的理念混仗中,使得我們的孩子成為他人新創教育理念的「祭品」。
  偏偏,孩子的成長學習歷程,甚至是在面對未來人生旅途所需具備能力的累積養成期,又經得起幾次波折呢?
  
心教改,怎麼改?
 
  面對新教改、108課綱、核心素養、終身學習,學好閱讀依舊重申,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個邏輯,那就是:
 
  協助每位孩子學好閱讀:學好閱讀應有的方法、學好所閱讀的優質內容、學好多角度理解力、學好多層次表達與組織力,以及學好學好的方法
 
  一旦孩子們正確地啟蒙了自身的學習機制,一旦孩子們「學好閱讀」這件事,掌握學好的目的,進一步向外擴展,用適切的態度與方法學好各種她們想要接觸的知識、資訊、技能,他們自然就得以擁有與累積匯集於一身的「素養」,而不必刻意為之。
  換言之,孩子們學好閱讀,不是為了要「學習素養」,而是要「學習用適當的方式學習」這件事。
  學好閱讀,引導孩子們用最適當的方式,學好最複雜的知識,學好能夠應對世界的能力。
 
  面對心教改,學好閱讀堅持回到學習的初衷,其實學習,可以不用那麼複雜。
學好視覺設計:SIN YI LIN / 類型:攝影 /
 
【學好閱讀 x 面對108課綱,別讓孩子成為教育理念祭品!
撰文/石廷宇   
對象:國中 
分類:台北閱讀教育 
地區:士林/天母/ 新莊/大安
字數:3988
 
  眼看108課綱即將在今年上路,眾家公、私立學校、補習班、教育機構,以及許多教育新創團隊也紛紛蓄勢待發,打算乘這著波教育熱議聲浪,重新激起家長們對於教育與學習的「恐慌」。在眾多選擇之中,身為家長的您,真的看懂了課綱的奧義?還是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新課綱的陷阱?誰又真的說得清楚,新課綱怎麼新?孩子該怎麼調整學習?
 
新教改,背後可能的暗湧是?
 
  伴隨著108年國中會考成績放榜,一則以:各地國中補習班開始密集地採取「下有對策」,因應自上而下的教育變革--既然新課綱中密集提到了「核心素養」,補習班內教學項目自然不能少了這個元素;各車站周邊的高中補習班更是全面搶攻「話題市場」,務必讓每個學生迫切感受到「沒有素養=大學無望」的危機感。(背後所滿足的潛台詞是:「空有素養,但考試沒考好,還不是沒用!」)
  到底這個號稱會影響「未來十年」的新版教育改革,其目標和內容分別是什麼?包括課程內容、上課時數、教學理念等等細節,已經在許多專家學者琳瑯滿目、大量專有名詞的堆砌中可得知一二了,一言以蔽之「沒一個看起來是壞的=每一項都是好的」,也就是明擺著說:這麼好的教育改革,不改嗎?
  然而,若我們細看其中的各部分,卻發現,這會不會不過又是另一次的「教育資源爭奪與教育話語權的大亂鬥」?
  在這個(歷史性的)節骨眼上,每個稍微說得上話的、網路上有一定聲浪的教育 KOL,無不處心積慮針對「新/舊課綱」展現自己的「影響力」(因為這可是動輒幾十萬人、幾十年的「影響」呢!),誰不希望自己能趁此良機,對「影響眾多孩子的教科書有影響力」?誰又不希望自己的灼灼之言能被教育政策所採納?(以前只能「被迫使用課本」,現在則是有機會直接成為「定義課本的人」,不參加嗎?)
  因此,以往在台灣教育界炒了好幾年沒起色的PISA、新加入的STEAM、各種非營利教育組織、自學團體、實驗學校、新創教育團體,乃至於各品牌私立中學、各大參考書商(偏偏課本也是他們出版的),全都爭相發表自己對於「新課綱」的因應之道:或者順應時代浪潮、或者權充補強之用、或者另立新門戶。實在很難想像,12年,影響一整個世代全國在學孩童最劇烈的學習階段,影響全國接下來十幾年的人才養成計畫,竟然大量出現可能完全逆反、甚至背道而馳的各式「教育思潮」,一時百家爭鳴,誰都無法定教育內容於一尊。
  而在這麼多劇烈變動之中,唯一不會變的,偏偏就是:孩子們仍舊必須要面對「升學制度」(無論你說他是:一套考核學習的制度、一套鑑別學習能力的制度、一套篩選不同能力差異的制度),所以,脫去琳瑯滿目的教育商品,最直接受到這個教育改革衝擊的在學學生與家長,仍然與過去相差無幾,必須面臨艱難的選擇題,那就是:到底什麼樣的學習內容與方式,「最適合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真的能在新式的教育改革中,建立起能夠適應未來的能力嗎?
  還是,稍一不留神,會不會我們的孩子就成為眾家教育新創者的「理念祭品」,身為家長的我們卻只能莫可奈何?
 
新教改,核心素養教得來?
 
  若諸位讀者仔細蒐羅網路上「108課綱」相關的論述,會發現到,相對於「108課綱」,以前「舊課綱」幾乎被棄如敝屣,充滿了各種教育謬誤:無法接軌新世代、無法教育孩子面對未來社會的變動、只是傳授知識而非素養...atc.,如果真是這樣,那之前擬定「這些舊課綱」的專家學者,當時到底在想甚麼?又或者,當時是誰讓這個現在看起來那麼不合時宜的課綱通過的?怎麼會擬訂出如此既沒有遠見,也沒有適應性的教育內容呢?
  最令人訝異的,莫過於是「閱讀素養」、「終身學習」等看似新穎名詞的出現,彷彿過去一切的「教育」,那些教材的編纂、師資的投入、學校資源的分配,全都是僵硬而與現實充滿扞格,與素養無涉,都無關乎核心素養的培養,以至於時至今日我們才恍然意識到,原來「過去的教育不是在教素養,只是在教知識」?
  但,真的是「內容錯了、方法錯了」,還是我們忽略了什麼更重要的環節,使得「知識教育與素養教育之間出現了難以掌握的斷裂」?
  所以,當我們面對「要培養核心素養,因為核心素養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的時候」,我們所假定的是:「我們現在給予孩子的教育並沒有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我們長期以來在第一線教學的老師並沒有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以至於在上位者、那些教育專家們、那些新創教育的領頭羊們認為我們現在的孩子們「沒有素養而需要培養?」
  否則,為什麼突然一時間「核心素養」成為孩子們炙手可熱且迫切急需的「能力」?
  所以,素養(Literacy)是一種能力(ability),可以經由鍛鍊而擁有
  還是,其實孩子們需要的是「學習如何累積(Accumulate)?」?
 
新教改,關鍵不在「理念是什麼」,而在「執行的方法是什麼」
  
  在每個人對這份新課綱都有不同的詮釋的紊亂情況下,學好閱讀意識到的第一個問題是:
 
  什麼是成為一位大學生前,應該具備能力?
 
  國民義務教育的前提,是培養孩子擁有基礎且基本的能力,這些能力的養成,並不是為了要符合時代的需求,而是為了要擁有最基本認識世界的邏輯與知識體系,或者,簡單來說,是一套「學習知識建構的方法」,而非「知識運用的方法」,既然如此,我們就該在這段時期,教授他們「建構知識的方法」,當知識建構的方法訓練與學習得宜,下一階段,我們才能協助他們更慎重而切合地學習知識運用的方法。如果知識建構的方法出現瑕疵、使得知識累積的過程出現不穩固,甚至是偏差謬誤的情形,我們又怎麼能期待他們能正確運用知識呢?(因為就算運用,也是錯誤的,不是嗎?)
  然而,若我們仔細辨識這些琳瑯滿目的「理念」,不難發現:
  
  足以支持這些檯面上新創教育理念的各種執行細節與條件,其實根本不夠充分
 
  反而不過是「各唱各的調」,任由各個教育機構與單位「保有詮釋權」,而執行「他們心中所認為的教育」該是什麼樣,以至於,在這種說法紛陳、理念互異的「教育亂世」,各強調傳統升學體系的私立學校(無論國小、國中、高中)、強調升學考試重要的補習班之所以會更加蓬勃興盛,也就可以理解了。(以不變應萬變,也是一種選擇)
  原因無他,這些私立學校通常都非常堅守自己身為教育機構的本務,也就是回到最簡單的教育邏輯:「考試定勝負」,只要努力讀書,把試考好,你就有選擇。(其實我們很能夠接受這個說法,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新創教育機構既不信服這套,卻又提不出更臻於完備的方式...)
  所以,一個簡單的識別教育新創裡練(包括新教改)的方法是:拋開漂亮的詞彙、刪去概括性的說法,到底誰能夠提出「實際可執行的方案」,並且「經得起時間檢驗」「且能夠為孩子帶來確實的改變」,就成為了這些教育新創不得不面對的硬傷。但很顯然的是,沒有人有解。
  因為,在現在這個世代,應該沒有人敢言之鑿鑿地預測下個世代的趨勢與未來可能的走向吧?(如果有人敢說:那他背後一定是要兜售什麼學習商品!)更何況,急著在國小、國中、高中階段,拼命宣導要每位孩子培養「大學才要訓練擁有的能力」,豈不是更令人摸不著學習的先後次序,豈不是更加揠苗助長?
  所以,如果教育理念陳義甚高,但是其執行細節也好、執行方式也好、甚至執行成員素質也好,全都只是倉促成軍、草率為之,每個機構與組織但憑「自己對於教育的詮釋而妄加施教」,那麼,到底誰才是背後的「得利者」?誰又是真正的「受害者」?值得我們深思。
 
新教改,不如「心教改」
 
  在爭執教育改革改什麼之前,我們是否應該釐清,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學好閱讀認為,是建構孩子的學習模式、思考架構,以及培養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以及適應未來的世界趨勢的能力。
  然而,未來世界的趨勢莫衷一是,誰也說不得準:近日的走向是「程式」,說不定下一個世代的熱門其實是「手工藝」?在誰也料不到下個世代的風頭是什麼的情況下,與其依賴「體制內的,由上而下的政策性教育改革」、與其依賴各種教育新創者的滔滔之言(憑著他們的經驗、他們既有的閱歷),學好閱讀其實更希望的是,每位家長和學生能共同經歷「心理歷程上,對於教育的認知革新」。
  如果我們面對新的環境與巨變,仍然抱持著舊的思維與行為反應;如果我們面對新的知識形態而抱持著舊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經歷快速流變的時局,卻仍然期待某種永恆不變的真理;如果我們正在經驗全新且急速的世代交替,卻仍然固守經驗法則;那麼,我們如何訓練我們的孩子們,能夠擁有「應變能力」?原因不外乎,我們身為教育者的自己,可能本身就是時代的淘汰者也說不一定,不是嗎?
  如果面對教育,身為家長的我們的內心,沒有放下盲從與畫地自限的心態、克服對於未知的恐懼、拋棄對於經驗的依賴,並用嶄新的心態重新理解「新世代的學習本質」,重新並頻繁且正確地定位「教育的目的」,我們將很容易就會帶著孩子掉入下一輪教育新創浪潮的顛簸中,重新將我們孩子推入一次又一次的理念混仗中,使得我們的孩子成為他人新創教育理念的「祭品」。
  偏偏,孩子的成長學習歷程,甚至是在面對未來人生旅途所需具備能力的累積養成期,又經得起幾次波折呢?
  
心教改,怎麼改?
 
  面對新教改、108課綱、核心素養、終身學習,學好閱讀依舊重申,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個邏輯,那就是:
 
  協助每位孩子學好閱讀:學好閱讀應有的方法、學好所閱讀的優質內容、學好多角度理解力、學好多層次表達與組織力,以及學好學好的方法
 
  一旦孩子們正確地啟蒙了自身的學習機制,一旦孩子們「學好閱讀」這件事,掌握學好的目的,進一步向外擴展,用適切的態度與方法學好各種她們想要接觸的知識、資訊、技能,他們自然就得以擁有與累積匯集於一身的「素養」,而不必刻意為之。
  換言之,孩子們學好閱讀,不是為了要「學習素養」,而是要「學習用適當的方式學習」這件事。
  學好閱讀,引導孩子們用最適當的方式,學好最複雜的知識,學好能夠應對世界的能力。
 
  面對心教改,學好閱讀堅持回到學習的初衷,其實學習,可以不用那麼複雜。